我是如何在500个咨询师面前出柜的
大家好,我是北京同志中心去病理化部门的大黄。今天是教师节,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的小故事:
2013年的秋天,我刚从一个南方的小城市来到北京,当我进入大学的时候,我下的第一个决定就是——不对任何人出柜。犹记得当时学校里有一个人加了我的QQ,问我“你是拉拉吗?”看到这句话,我紧张地看了看周围,犹豫再三,然后回复:“什么是拉拉?”
当时小心翼翼地敲下这行字的我绝对不会想到:五年后我会站在500多个心理学从业者面前做一个名叫“LGBT与心理咨询”的演讲。
我很早就发现自己的性取向和别人不太一样,初中时我很喜欢一本叫·《孤寂深渊》的小说,里面有一句话是:“我像该隐一样,是上帝在额头上打了记号的那些人中间的一人。”我一直觉得,那就是我愤懑而无望的内心写照。尽管同性恋不再像上个世纪末那样受到迫害,然而当老师谈及同性恋时克制不住的皱眉、当同学尴尬又礼貌地微笑、当家长将“变态”挂在嘴边时,我很难相信,有任何人能帮助我。我也曾经想过,假如没有人可以帮我,那我就去做帮助别人的人。可是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杯水车薪又能改变什么呢?我想,也许我该等到时机成熟、拥有足够多能力和资源的那一刻。
这是我2013年再读《孤寂深渊》的时候拍下的另一段节选
上了大学后,我依然怀着这样的心情默默地生活着,告诉自己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改变,就应该学会隐忍和沉默。记得有一次我看到过一个叫“北京同志中心”的机构的活动,鼠标在报名链接上踌躇了几圈,最终我还是关掉了那个网页。
我,还是不相信一个学生能做什么。
直到大二有一天,我突然看到一篇微信推送,大致说的是在P大有一群人打算做一个LGBT小组,问有没有人想参与。我也不知道当时是什么样的冲动驱使着我给他们发了消息,只记得心里有个模模糊糊的念头:“如果现在不去做,所谓“时机成熟”的那一刻,可能永远也不会来。”
大二那年偶然看到的推送,最终改变了我的大学生活
从零开始做一个LGBT小组比想象中要难得多,度过了最初群情激昂的两个月,大家陆续开始放弃。我也开始犹豫和迷茫——付出这么多时间,冒着公开出柜的风险,我做的事情是否真的有意义?当时我在小组里领导一个在线上倾听LGBT学生心理困扰的项目,心里暗暗决定做完这两个月就考虑离开。
去意差不多定了,心里也轻松很多。某个周五的晚上九点,我像往常一样上线倾听别人的故事,差不多聊了一个小时准备结束对话。在关掉网页前,对方又发来一条消息:“能有个地方说说话真得好开心,如果没有你们,我不知道在这个园子里还能和谁说这些。”看到这句话之后,我决定无论如何要让这个倾听项目保留下去。
为这一个人保留下来的倾听项目逐渐成为了更多人生活里一点小小的慰藉,在服务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超出我们能力范围的倾诉者。然而当我向他们推荐心理咨询之后,他们却十分犹豫,他们很担心学校的心理咨询师会对自己的性取向或性别认同存在偏见,很担心自己得不到理解。尤其是那些曾经听过其它性少数朋友有过不好的咨询经历的倾诉者更是如此。而让我感到无力的是,某种程度上这的确是性少数群体面临的真实处境,屏幕上一句又一句的“还是算了吧”,不断提醒着我——你还可以做得更多。
现在仍在运行的倾听项目,从2015年10月到现在,它已经运行了89周,服务了约2000人次
两年后,我从一个原本埋头实验室的药学生转到了心理咨询专业,并将LGBT心理健康作为我未来的研究方向。那年夏天,我在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大会的一场讲座上做了一个小小的演讲,正如你在文章开头看到的那样,它的主题是“LGBT与心理咨询”。
再回望2013年秋天刚刚来到北京的我,或许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在几百人面前说出“我诚恳地邀请诸位和我一起努力尝试,对LGBT所面临的现状做出一点点改变”。
是的,我所期待的就是“一点点改变”。在我想要放弃却继续坚持的那个夏天,打动我的除了来自倾诉者的那句话以外,还有当时我看到的对另一个LGBT小组的一段采访:
“这些年我也很多次迷茫过,最大的一次迷茫是在毕业的时候,那时候小组就剩我们两个人了,觉得辛苦了4年,什么也没留住,就想发个声明把这个小组关掉。后来我遇到一个监狱的心理咨询师,我问他,监狱里如果发生同性性行为,工作人员会如何处理。他说以前是关小黑屋、体罚,他到那里以后改善了很多,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大家也觉得没什么了。我问他自己是不是gay,为什么不歧视性少数。他说自己不是gay,而且他求学时心理学的教材很多都是恐同的,但06年时他听过我们办的一个讲座,改变了他。有可能我们做一件事只能影响到一个人,但那个人在数年后甚至更长时间里,却能帮助几百号人免受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那就已经很值得了。”
这个故事让我坚信,再微小的改变都是有力量的,所以今天,我也想邀请你和我一起来尝试推动一点点改变。在一部叫《就算敏感点也无妨》的电视剧里有这样一句话:“有人说过,大的变化,都是从一个人小小的勇气开始的。”
《就算敏感点也无妨》(图源:豆瓣)
我们的愿景是什么?
我们希望和有行动力的小伙伴一起,通过一些活动来帮助心理学相关的教育和服务工作者获取更多与LGBT心理健康有关的信息,改善心理学教育和服务工作者对LGBT人群的认知,创造对LGBT学生友善的校园环境。
我们想要做什么?
我们希望招募到20名高校心理相关专业在读或对接触心理学感兴趣的伙伴,建立起一个行动小组,通过参与培训、制定并执行行动计划等,找到你所在学校潜在的友善老师,为LGBT学生创造更友善的校园环境。
我们会怎么做?
✨9.10-23✨ 招募期
✨9.28 或9.29✨ 小伙伴们的第一次见面会(包含破冰、项目介绍和分享环节)
✨10.13 or 10.14✨ 小伙伴们的第二次见面会(包含培训和制定行动计划环节)
✨10.15-11.15✨ 小伙伴们行动起来吧!(大家分组行动,并且定时碰面沟通)
✨11.30✨ 参与反馈及讨论接下来要做什么呢?
你可能担心什么?
我的课业很重,需要我投入很多的时间嘛?
我的个人信息会不会因此被泄露?
如果导致我在学校出柜怎么办?
它会不会给我的学业带来不良的影响?
我们会如何帮你解决?
这不是很复杂的活动,我们每个月大概会见一次面,其他行动你只需稍抽出一点课余时间就能够完成。
你的个人信息不会因此被泄露,相反我们会尤其的注意保护你的私人信息,如你的真实姓名和学校等。
参与这个活动不需要你“抛头露面”“振臂高呼”,也不需要你对老师“表露身份”,在你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都会与你在一起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这是一个非常低调,并且对老师的实际工作有很大帮助的活动,我们的目的只是为了发现潜在的友善老师,所以这不会增加你在学校公开出柜的风险。
并且,请你一定要相信,无论出现任何问题,我们都会与你站在一起。
你会获得什么?
参与这个活动,你会有机会了解我们的LGBT社群到底正在经历什么。
你的策划和行动能力将在这个活动得到提升,你会收获对世界更多元的认知和思考。
你会遇到一群朝气蓬勃的伙伴,在一个团体里尽情展现自己,在一个空间自如的表达你的想法和观点。
除此之外,非常实际的,你能获得参与活动的证明,在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为你写推荐信,证明你曾参与过这样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
如何填满一座黑暗的房子?
只要一点点光就好了。
报名方式如下:
你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
照亮他人,滋养自己
2018年的九九,让我们一起发光
请扫码支持我们的九九众筹项目
助力性少数群体享受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
作者:大黄
封面图:撒哈
编辑:囤囤
【文章精选】
【活动推荐】
【跨性别专栏】